星空新闻
勇于创新探索 彰显国企担当!国有企业改革攻势质询答辩会实录来了
1月22日下午,国有企业改革攻势质询答辩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。副市长耿涛、市国资委主任马卫刚、市财政局局长李红兵、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代表攻势承办单位应询。包括市人大代表、市政协委员、企业家代表及市民代表在内的9位质询人依次提问,4位应询人分别进行了回答。
省政协委员、市人大代表、民革青岛市委副主委、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尖端技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曾学锋: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,需要加强各类风险防范的措施,化解债务风险是其中重中之重。请问,当前我市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有多高,市国资委采取了哪些有效把关措施?
马卫刚:防范债务风险对于市属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目前,我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负债率是65.6%,比全国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负债率低1.9个百分点。从这个数据来看,青岛市对市属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把控较好,这一点从市属企业经营效益数据上也得到了验证。
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,首要职能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,进行风险防范。主要推进了以下几项工作:
一是建章立制,通过制度督导企业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。二是向每家市属企业派出了监事工作队,形成风险管理、投融资管理即时监督的工作机制。三是加快无效、低效资产的出清,努力盘活存量资产。
协会商会代表,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刘学亮:去年底,青岛获批以国有企业家队伍建设为特色的国资国企综改试验。这个特色具体指什么?对青岛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?
耿涛:青岛的综改试验以国有企业家队伍建设为特色,是基于青岛涌现出一批以“五朵金花”为代表的优秀企业,成长出多名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家。正是这些优秀的企业家群体,带动了青岛的经济发展。所以青岛的综改试验,要以企业家队伍为切入口,以落实习对国企领导人员提出的“20字”标准要求为主线,创新探索“坚持政治标准、依法规范治理、培育企业家精神、落实物质利益原则、完善体制机制保障”等五个方面改革举措。
通过综改试验主要实现三个目标:一是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队伍对党忠诚、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,完善企业家治企有方、兴企有为的制度保障,培育勇于创新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。二是突破国企改革中的难点堵点,特别是集团层面混改、市场机制导入、企业用人的权力、薪酬制度的制定等问题。三是推动国有企业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发挥主力作用。通过推动国有企业家队伍建设,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,实现更高水平“搞活一座城”。
市政协常委、九三学社青岛市委副主委、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旭:从财政角度看,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两年,我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发生了哪些变化?这些变化能否反映出我市国企改革取得的成效?
李红兵:国有资本经营预算,通俗讲,是以政府作为出资人,将从国有企业利润中收缴资金,作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,同时对这部分收益做出安排。青岛现在执行的标准是国有企业利润的20%作为国有资本收益上缴,这其中的30%再作为一般公共预算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,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国企改革的“晴雨表”,反映了国企发展和改革的成果。
数据显示,2019年,青岛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7.55亿元,2020年是11.33亿元,同比增长了50%。预计2021年将达到12.95亿元,增长约14%,实现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,很好地反映了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。
市政协委员、青岛志昊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、青岛市工商联副会长杨亮:去年,双星集团成为青岛第一家集团层面的混改企业,具有破路、破冰之意义。请问,双星集团混改的进展如何,如何既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,又保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?
柴永森:2020年7月16日,双星集团与三家战略投资者签署了正式协议,同时实施员工持股。双星作为青岛市第一家实施集团层面混改的企业,目前情况看,效果不错。在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近期发布的2020年专项评估A级企业名单中,双星成功入选。从经营效果看,由于疫情原因,橡胶行业海外市场受到重创,但双星在去年下半年的经济效益却出现了三位数以上增长。
双星混改的特点有“四新”:推进新战略、引入新资源、实施新治理、建立新机制。混改后,企业效益更好,员工可以稳定工作,工资待遇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。在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方面,我们把153名经营者和核心骨干建立“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”的长效机制,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。
市人大代表、首钢(青岛)钢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信息中心总监张宁:国企改革在投资领域势必“有进有出”“有所为有所不为”,请问自去年以来,我市国资国企在哪些方面加大了投入、实施了退出,效果如何?
马卫刚:市国资委全面启动市属企业主业监管。目前,已发布市属监管企业主业清单,市属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从最初的5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,精简到了44个。在投资方面,基本锁定了3个国有资本的投资布局领域:一是智能化先进制造业,发挥青岛国有企业的优势;二是智慧化城市基础设施产业,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力;三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金融服务业。
在加大投资力度方面,体现国企担当,重点参与投资规模大、回收周期长、回报率不高、民营和外资等社会资本大多不愿参与,但又事关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生福祉保障的领域。
在退出方面,进一步加大市属非主业资产的清理整合力度。去年以来,已完成非主业资产清理整合154项,占总计划的74%。
同时,通过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统一监管,对经营困难、资不抵债的企业采取措施。目前关闭注销了185家企业,改制退出26家企业,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。
市政协常委、《人民政协报》青岛记者站站长陈小艳:统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,集中财力做大事,要重点用于企业改革和创新方面。请问,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攻势中,如何统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?新成立的国有资本股权制投资基金的投向和使用方式有哪些?
李红兵: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有三个原则:一是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的成本;二是支持企业发展或者其它方面的安排;三是向国有企业注资。按照这些原则,2020年市财政局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上,拿出了接近3亿元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,对78家破产或接近破产的企业,一次性拿出解决方案。
青岛新设立的国有资本股权制投资基金,是青岛国有资本收益市场化运作的重要创新举措。目前4亿元国有资本收益资金已经到位,专项用于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。同时,该基金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作用,设立“培优”子基金,专项用于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创建独角兽、隐形冠军企业,促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,助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取得更大成效。
市政协委员,青岛半岛信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、总经理胡进宇: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工作,如果主管部门、企业和职工等多方面利益协调不好,将很难形成改革合力。请问目前,青岛这项工作进展如何?
耿涛:从2019年开始,青岛开始全面推进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统一监管。89个市直部门所属企业427户,目前已全部纳入统一监管范围。其中310户已经完成了商事变革和注册,涉及资产856亿,占全部资产的95%。例如,将住建局的房司划归给地铁集团,有效提高地铁集团的融资和自我造血能力;将海洋科技馆所属海底世界51%的股权划给旅游集团,助推了我市“大旅游”国有资本布局优化;将交通运输局所属的交发集团划转到城投集团,提升了我市港口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。
实施了进一步加强区市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系列措施。到2020年底,10个区市国企实现扭亏为盈;12个区市、功能区所属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7.21亿元,首次实现总体盈利。
市民代表、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主管刘江华: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事业。将公交集团、交运集团两大公交运营企业整合,组建青岛城运控股集团,会不会形成垄断,会不会降低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?
马卫刚:交运集团和公交集团都是全国知名的品牌企业,在确定对这两家企业进行整合的过程中,青岛借鉴了多个大城市和先进国家的经验,并组织专业机构进行认真评估。从国内外城市公共运营的情况看,这个领域基本属于政府主导,且公交领域公益性强,属于政策性亏损行业,收入成本严重倒挂,所以这项整合不涉及行业垄断,也不会影响公平竞争。
过去两个企业注册资本合计不到2亿元,城运控股成立以后,增至50亿元,资本运营的能力会增强,有利于今后公共交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,实现1+12的整合效果。重组的目标是用3-5年时间打造集城市交通运营服务、交通运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、产业资本投资为一体的新基建智能化的城市交通综合运营服务企业,以更优质的服务回报市民。
山东文康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宁: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国家省市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。青岛国企为个体工商户等企业减免房租超过9.5亿元。请问,是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落实了政策,效果如何?
李红兵:疫情发生之后,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为企业纾困解难的组合拳,在落实为小微企业减免房租的政策方面,国有企业的做法可圈可点。尽管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困难和发展危机,但国企都积极主动落实政策。比如机场集团减免房租1.47亿元,新华书店减免1500多万元。特别值得敬佩的是,没有一家国有企业因此要求减免税收。另外,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社保基金支出压力很大,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,在对全市20多家国有企业股权划转社保基金过程中,国有企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关键时刻、关键时期,青岛的国有企业发挥了“顶梁柱”“压舱石”的作用,它们确实了不起,为国有企业点赞。